活性化氬弧銲接纏管式壓力容器

合作企業承攬國內重工機械設備製造廠(業主)之纏管式壓力容器製造工程。本案壓力容器中之胴體與纏管銲接技術難度高。在胴體與纏管施銲前,纏管需先加工一坡口,其中坡口有『外坡口』與『內坡口』兩種設計型式。採用外坡口設計進行胴體與纏管銲接時,纏管外坡口根部因易形成銲瘤而影響纏管內之介質流動方向及其速度,且該處若未完全熔透則有介質洩漏的疑慮。此外,採用外坡口之銲道因束縛度較高而產生較高殘留應力,可能會導致應力腐蝕破裂的發生。業主和合作企業經充分討論後決定採用內坡口設計型式,纏管採用內坡口設計雖具有最佳施銲作業效益,然合作企業在製作本案壓力容器中之胴體與纏管的銲接程序書時,發現傳統氬弧銲接無法完全熔透纏管內坡口鈍邊。此係氬弧銲接製程受限低熱傳效率與低熱能密度特性。若企圖提高銲接電流則徒使銲道寬度增加而銲道熔深幾乎無顯著提高效果。主持人除了和合作企業充分討論纏管內坡口銲接施工作業外,亦陪同合作企業負責人拜訪業主討論胴體與纏管活性氬弧銲接工法,最終獲得業主同意以活性氬弧銲接進行纏管式壓力容器製造加工。由於合作企業已具備氬弧銲接所需之人力與技術,因此本計畫已順利完成技術承接工作。本計畫除了業已滿足合作企業現階段迫切需求之纏管式壓力容器高熔深、低變形銲接技術外,對提升臺灣金屬製品加工業之先進技術研發亦具有指標性的意義。本成果榮獲國科會工程處112年度產學合作計畫『產學成果簡報優良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