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作企業承攬國內石化製程設備廠之化學反應容器製造工程。本案化學反應容器內膽為不銹鋼鍛件,封蓋為不銹鋼鑄件,此內膽鍛件與封蓋鑄件銲接具高技術門檻。此係不銹鋼鑄件內部常存在夾雜、氣孔及疏鬆等瑕疵,當進行不銹鋼鑄件銲接時,在該銲接處極易產生微裂縫瑕疵。當微裂縫瑕疵聚集且靠近熱影響區時,在拘束應力作用下極易產生應力腐蝕破裂現象。合作企業原採取工法係先將封蓋鑄件進行接頭開槽且清潔後,再於該鑄件接頭處利用鎳基合金被覆銲條預製堆銲薄層過渡金屬。預製堆銲完成後,先將堆銲表面清潔乾淨,再採用液滲非破壞檢測對堆銲表面進行缺陷檢視,該堆銲表面不得有裂縫與未熔合缺陷,若發現缺陷則另需進行銲補作業。由於鎳基合金銲道金屬具有優異之韌性與塑性且過渡金屬堆銲厚度不大,因此在堆銲鎳基合金過渡金屬時不會於不銹鋼鑄件產生過高銲接殘留應力。接續進行內膽鍛件與封蓋鑄件銲接時,先行將內膽鍛件與封蓋鑄件同時預熱至適當溫度後再以氬弧銲接進行三道次填料施銲工序。本計畫運用申請人研究多年之活性氬弧銲接經驗,成功開發可適用於不銹鋼鍛鑄件之活性助銲劑。本計畫除了業已滿足合作企業現階段迫切需求之化學攪拌反應釜高品質、低應力銲接技術外,亦成功解決不銹鋼鍛件與鑄件銲道應力腐蝕破裂疑難,對提升臺灣金屬製品加工業之先進技術研發與高值產品開發具有指標性的意義。本成果榮獲國科會工程處111年度產學合作計畫『產學成果簡報優良獎』。